浮梁融媒客户端
浮梁县融媒体中心官方客户端
春茶吐绿,匠心如初。近日,浮梁乡创学院携景德镇学院茶学专业师生走进浮梁潘家茶园,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文化之旅。
从教室到茶园,从理论到实践,师生们不仅学习了功夫红茶的制作工艺,还亲手体验了传统“揉捻”技法,更在茶香氤氲中,感受了浮梁茶文化的深厚底蕴。
【匠心手作——手工制作功夫红茶】
中午到达潘家茶园后,“浮梁功夫红茶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潘齐顺老师整体介绍了功夫红茶制茶步骤:萎凋—揉捻—发酵—烘干,并重点讲解了“揉捻”这一关键步骤。
“揉捻时先不要用力,别有压力,玩就好了。”潘老师说做茶首先要有兴趣,先爱上茶,才能做好茶。
同学们分为7组,潘老师和叶老师为每一组分别演示揉捻的手法,同学们亲手将萎凋后的茶叶揉捻成条。尽管动作略显生疏,但大家全神贯注,茶香随着指尖的温度缓缓释放。
【茶园课堂——理论与实践交融】
“茶叶要怎么采摘?”“不同品种茶树的叶子有什么区别?”一个多小时的揉捻结束了,等待茶叶发酵的过程中,茶学专业雷老师以茶园为课堂,为学生们现场讲授茶叶采摘和制作相关知识。
同学们边听边观察,不时蹲下身来轻触嫩芽,感受茶叶的生命力。
【茶席对话——文化传承的思考】
茶叶发酵时,师生们在凉亭和茶楼,品鉴已制成的潘记浮梁红茶,畅谈茶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结。
“如何让茶学专业的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茶的知识?”在与茶学专业田老师、邓老师的交流中,潘老师分享了他的见解:茶叶是长在土里的文化,不能仅停留在理论,真实参与到种茶、采茶、制茶的过程中,实践会给出答案。“做茶和做人是一样的,要沉得下心。”
茶叶又经过了共计8个多小时的发酵和烘干终于制好了,明天同学们将拿到自己亲手揉捻的茶叶,相信这杯茶汤会更加香甜难忘!
这场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制茶技艺,更深刻体会到“匠人精神”与“文化传承”的意义。未来,浮梁乡创学院将链接更多的青年学生与优秀匠人,让更多青年人在实践中触摸中华传统文化的脉搏。
编辑:郭玉玲
审核:吴冬贵
监制:程学斌
浮梁县融媒体中心官方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