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梁融媒客户端
浮梁县融媒体中心官方客户端
7月1日,“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——文化赣鄱行”景德镇学院暑期大思政社会实践队——“茶叶文化”实践队正式启程。由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、外国语学院、人文学院、信息工程学院40余名师生组成的实践团队成员们迎着朝阳集结,将思政课堂深深扎根于白居易笔下“前月浮梁买茶去”的千年茶乡沃土。他们此行旨在以脚步丈量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,以实践体悟文化传承的深厚底蕴,于行走赣鄱间激扬“强国有我,感恩奋进”的青春担当,奋力书写知行合一的“青春答卷”。
启航前的理论武装:握紧“金钥匙”赋能实践征途
出发前,一堂特殊的思政课为征途注满能量,校党委副书记、校长熊震宇以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——江西茶叶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实践与传承”为题与青年学子同思共学。他指出:“这堂思政课,是我们探访浮梁的‘思想加油站’!大家要握紧文化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这把‘金钥匙’,把课堂理论化作脚下沾满泥土的‘真知’,滋养心中沉甸甸的‘家国情怀’!”他寄语实践队员,要在茶园里读懂“绿水青山”,体验“一片叶子”如何串起生态保护、文化传承与百姓福祉;要在烟火村落中触摸“文化脉动”,做茶文化的“青春记录官”,挖掘瓷茶辉映的独特基因;要在青春丈量中思考“青年担当”,以专业知识为浮梁茶产业注入创新活力。
熊震宇上思政课 实践团队供图
党委委员、副校长周清平勉励团队师生要深入挖掘景德镇“瓷、茶、戏”独特的文化内涵,以青年之力将之发扬光大。马克思主义学院薛长刚博士以“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探寻江西茶叶发展之路”为题,为师生解读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介绍江西“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”发展情况,为即将踏上实践征程的学子们夯实了理论根基。
周清平讲话 实践团队供图
薛长刚讲课 实践团队供图
指尖上的文明密码:在千年茶史中触摸文化根脉
当日下午,实践队走进浮茶集团、浮梁茶文化研究院。浮梁茶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泠儿在茶艺展示中为实践团讲述“千年茶事”。随着沸水注入盖碗,茶香氤氲升腾,她娓娓道出浮梁作为“古茶都”的兴衰沉浮与产业振兴新篇。同学们指尖轻触温热的茶杯,耳畔是白居易“前月浮梁买茶去”的千年回响,眼前是院长陈泠儿行云流水的泡茶技艺演示,鼻尖轻嗅着氤氲茶香——历史文脉在茶席间悄然苏醒,与现代青年的求知目光热烈交融。
实践队员出发 实践团队供图
陈泠儿讲茶文化 实践团队供图
实践团队成员品茶 实践团队供图
随后,团队成员采访了浮梁县政协原主席陈国清,他为大家讲述了浮梁“三贤”的故事,将地方先贤崇德尚义、兴教助农的精神品格与茶文化中“精行俭德”的伦理内核紧密相连。“陈主席讲的‘三贤’的故事,还有茶文化里提倡的‘和’与‘敬’,让我特别受触动。以前只觉得喝茶解渴,今天才明白一杯茶背后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!”团队成员、生环学院学生黄雨轩深有感触地说道。
学生采访陈国清 实践团队供图
知行合一担使命:让青春智慧浸润乡土未来
行走在浮梁的山水与文化之间,学子们的专业实践正被赋予新动能:生环学院茶学专业学生深入生态茶园,为绿色种植与品质提升提供科技支撑;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聚焦数字助农,以直播电商探索茶农增收新路径;人文学院数字人文小组构建多维度茶文化数字地图,用数字技术讲好浮梁故事;外国语学院学子则系统梳理茶非遗,以多语种传播让“瓷源茶韵”香飘世界。他们正以脚步丈量乡土,将课堂所学与产业所需紧密对接,用持续深化的专业智慧,为浮梁茶产业的振兴注入青春力量。
团队合影 实践团队供图
茶香氤氲,瓷韵悠长。当夕阳为浮梁的青山翠垄镀上金边,实践队员的笔记本已写满思考与热望。他们带走的不仅是茶乡的芬芳记忆,更是对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深刻认识,对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自觉。这片被千年窑火与茶香浸润的土地,正见证着新时代青年将殷殷嘱托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——以瓷茶为媒,以大地为纸,奋力书写“强国有我,感恩奋进”的青春答卷!
浮梁县融媒体中心官方客户端